46-1錫蘭橄欖--雪白的初戀幻化成青澀的滋味

(攝於賢良公園)

 Where    Why    How    When    Who    What 


 Where 
  
 Why   
   仲夏,錫蘭橄欖葉腋間會抽出一串串雪白的小花,花瓣前端向杜英一樣,為剪裂的絲狀,並非整片的花瓣,茂密的花序常招來許多主要授粉媒介—蜜蜂。果實在冬天成熟,卵形核果,像橄欖,但果肉較薄、味道酸澀,須以糖或鹽醃漬後食用,也可將其做成果汁或果醬;果肉淺綠色,外果皮深綠色,青澀的滋味如同初戀,僅可淺嚐;大型核果不僅吸引人,也招來了松鼠和一些鳥類。

(攝於賢良公園) 
 (攝於賢良公園)
(攝於賢良公園)
 (攝於賢良公園)
 (攝於賢良公園)
 (攝於賢良公園)
 (攝於賢良公園)
 (攝於賢良公園)
(攝於賢良公園)
(攝於賢良公園)
(攝於賢良公園)

 How   
1.『打橄欖』是孩童時期最美好的回憶;首先,同伴發現居家附近的橄欖樹有鳥兒在啄食果實,代表橄欖已成熟了,趕緊回家準備塑膠布和竹竿或木棍,就浩浩蕩蕩地往橄欖樹下聚集,將塑膠布平鋪在地上,再朝樹枝亂揮一通,橄欖就如同冰雹紛紛掉落在布上,等數量夠大夥分食就可收工,而嘴饞的夥伴們早就塞一顆在口中,享受那酸澀的滋味。錫蘭橄欖並不是真正的橄欖,因其原產地在錫蘭,果實外形又像橄欖而得名;其實橄欖是屬於橄欖科,而錫蘭橄欖是杜英科的植物。

(攝於賢良公園)
(攝於賢良公園)
 (攝於賢良公園)
(攝於賢良公園)
 (中興林場錫蘭橄欖樹摘下)
  (中興林場錫蘭橄欖樹摘下)
  (中興林場錫蘭橄欖樹摘下)
 (中興林場錫蘭橄欖樹摘下)
(左橄欖 中錫蘭橄欖 右油橄欖  資料來源)
(橄欖樹  資料來源)

2.西元1901年引進後,錫蘭橄欖在台灣適應良好,葉片濃密,樹冠發育好,是不錯的遮蔭樹種,且可觀葉、賞花、嚐果,深受大家喜歡;錫蘭橄欖和許多杜英科植物一樣,葉柄很長且兩端膨大成骨頭般形狀,長橢圓形的革質葉片油亮,落下前會變紅;秋冬時節,紅豔的老葉相當醒目亮麗,漫步樹下,不是酸澀,而是一股甘甜湧上心頭。










  (攝於賢良公園)
 (攝於賢良公園)
 (中興林場錫蘭橄欖樹摘下)

3.錫蘭橄欖為常綠中喬木,高可達 15 公尺,樹幹通直,樹皮灰白色,光滑;單葉互生,長橢圓形,基部尖銳,頂端鈍,邊緣疏鋸齒,長約 10~19 公分,寬約 4~8 公分,表面濃綠色,兩面均光滑,葉有長柄,兩端膨大,嫩葉淡赤色,老葉將落前則呈橙紅或鮮紅色;花瓣先端成絲狀分裂,雄蕊 20~35 枚,六月上旬抽蕾,七月中旬至九月上旬開雪白色小花,呈總狀花序;果實於十二月至翌年二月間成熟,核果,橢圓形,極似橄欖,每果重約 15~30 公克,外果皮呈暗綠色,光滑,果肉淡綠色,生食酸澀,水分少,或切片鹽糖醃漬,或製果汁果醬,種仁富含油分約佔核仁 32%,可製中等潤滑油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(攝於賢良公園)
 (攝於賢良公園)
 (攝於賢良公園) 
 (中興林場錫蘭橄欖樹摘下)
(資料來源)

 When   

 Who 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